波旬剧本杀—一部有宗教元素的古早本

《波旬》是一部古早本,有宗教元素所以可能有些涉及敏感?但可能也因为是古早本所以相对创作空间比较大,感觉内容与写法也相对自由。

按印度佛教说法,释迦牟尼佛入灭后,五百年为正法时期;此后一千年为像法时期;再后一万年就是末法时期。魔王波旬所言:在末法时期,他要让他的魔子魔孙穿佛的袈裟、吃佛的饭、毁破佛的戒和法。

《波旬》本内的故事,也算是来自这个设定的延伸。正经来说波旬来自印度佛教的,本内说的摩罗教是原创,只是借用了波旬的传说去塑造本内的阵营冲突,但是波旬本身是摩罗也是菩萨这点也算是有原型,只是可能怕牵扯密宗相关黑历史所以把宗教和教义部分说原创了。(今天新去补了一下关于歌手朱哲琴1995年发的关于密宗相关的歌曲《阿姐鼓》—这个好像也有相关剧本,但因为恐怖的我没玩,知道歌曲背后相关的事情之后再去看这些故事能感到波旬的含义对藏传佛教和密宗背后更多的黑暗的揭露,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批判的意味,只是这个本只是展示了它黑暗诡谲的一部分,没有进行更多的延伸)

但同样是佛教题材,我个人还是更吃另一种内涵理解更深表达层次也更丰富的形式,也是因为刚好才看完《黑神话:悟空》的新视频,所以顺便打一下这个宗教题材的老本。同样是讲末法时代,佛法衰微,人心被欲望蛊惑,乱像滋生。但是黑话空对同题材的表达明显对黑暗和人心理解更深邃,与本土的哲学思想也融合的更好,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塑造故事和人物。黑暗最强大的力量,是知道黑暗悲伤的心。无论是印度佛教最早诞生修行是为了让人类超脱人类的苦,还是佛教流传到本土后能让人寄托精神从而在在悲苦无望人生中得以寄托,因此得到上层推广和底层普遍流行,佛教悲悯渡世的形象算是我们常见的宗教印象之一。众生皆苦,有情皆孽,这可能也是本土佛教题材更常见的一种表达入手点。但这部以宗教题材入手,但只写其怪力乱神,信仰毁灭,却没有写到人需要/信仰宗教的本源,以及佛教本身包含的对人世无常的悲悯之心,也是有点可惜。(可能作者想表达其他的但我确实get不到)

说回到本,本子故事性一般(的确故事并非我喜欢的类型),但是里面有大量的西藏文化元素,藏文,唐卡,还有各种宗教仪式和相关风土人情的部分,还是很让人喜欢。

推理部分可能因为是古早本,所以很多案件的部分设计让人会有种有年代感的感觉,(现在很多本为了玩家体验并丰富推理过程可能已经不再会这样设计了),但是正是因为很久没玩到这种了,突然玩一下也觉得这种设计并不算不好(只要不在市场里扎堆泛滥可能都不算不好吧),而且很多线索设计的非常细节,这些细节的部分是我蛮喜欢的。

比较可惜的是可能也是因为是还原本,但故事内又设计了阵营,所以导致玩家为了获胜不会分享故事,如果结束之后没有详尽的故事复盘,可能对故事内很多东西都会错过,甚至情感沉浸的时候一脸懵逼(笑)。

但也是因为案件本身简单,如果不做阵营可能会让案件推理过过于顺利,也让故事还原过于简单,只能说这确实是一种讨巧的做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