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值得一玩,这个仅从个人体验和朋友讨论完之后得出的结论。其他城市小伙伴建议去找擅长控场+擅长体验设计+擅长讲故事DM带,这样尽可能保证开本体验,同时也能在保证在剧本结构基础上更好体会故事层次。
- 推荐原因:诡计的体验层次设计的很棒;
- 避雷点:硬核推理控/手法/密室玩家,可能会踩雷;
- 适合玩家:故事还原类/体验类;
这个本作为一个诡计流的故事还原本,出现在今年一堆逻辑流和做题流的硬核本当中,实在令人眼前一亮,很难让我这种钟爱诡计和故事还原的玩家不对它额外侧目和好感,但同样我更知道,逻辑流与做题流之所以容易有更好的口碑,其实也恰恰是市场验证的结果,并且逻辑天然就比诡计更容易防杠和更好调节众口,所以仅从这一点,我在打完当天依然兴奋上头的时候,我依然也难免有预感到对于这个本会有很多人不喜欢不接受,甚至会有因此讨厌它,而产生的心疼和惋惜(但我支持玩家的选择是自由的,不喜欢不要勉强自己就是最好的)。
也是因此,这本我打完到现在快一个月了才补了剧评,就是因为不知道从何角度去评论它更合适。我希望能给它一个更中肯的评价,让更多愿意尝试诡计与体验设计的玩家去感受一种与做题本流派全然不同的感受,好体会到它的趣味,但是又实在怕自己只是滤镜加成而让我对这个本的看法过于主观因此失去参考性,于是迟迟没有动笔。
近期也和朋友聊了很多关于这个本的内容,但和朋友讨论完我们都认可,这个本DM风格与控场能完全决定你体验上下限,如果纯按手册开可能只有下限体验,DM的风格不同会带来较大体验差异差异,所以建议慎重选择。同时本案件设计不太精彩,可玩性不高,也容易有杠点,喜欢盘手法的玩家谨慎避雷,喜欢诡计和故事还原的玩家应该体验会更好一些,所以更需要推荐擅长讲故事和体验设计的DM(案件部分可能还得适当给玩家降低心理预期)。这个本故事和人物并非没有没有亮点与可取之处(但假如是纯硬核菠萝头DM带,可能会忽略掉这一层),更多是藏在情节之下的人物动线体现出的人物性格与内心,而并不是类似情感本平铺直叙的描写,或者刻意的渲染与输出,至于能不能让玩家体会到这一层固然有DM的工作,但吃不吃这种方式还是只看玩家自己。
再说一些题外话,通常来说,最影响我们去评判这个本“体验”的因素主要就是这个本最峰值的体验,以及最结尾的体验,即“峰终定律”(Peak—EndRule),这不仅是剧本,对于小说,电影,或者其他演出形式,都会有类似的情况,因此剧情在峰值时带来的体验和剧情最后落点带来的体验,决定了这个本最后留给大家的印象,以及当我们结束后回想起来时,最会记得的部分。
#当我们在讨论剧本体验的时候我们在聊什么
再绕回来,其实和朋友聊完后发现,他玩的纯按手册来开的本,在DM加持不够的情况下,峰值的情绪体验值没有拉上去,且他的结局落点在核诡完成部分就结束了,这个时候的戛然而止其实很容易引起玩家的逆反心理造成吐槽(其实这部分是适合作为峰值而不是终局更合适),以及造成了没有完成最终故事体验带来的故事感和宿命感对于结局部分的加强,并带来人物塑造上的部分角色人物弧光的完成度的缺失,也影响了终局体验,而这也是在手册之外两个DM额外需要注重和重新设计的地方。(也是我本场体验中DM做的好的加分项,以及我为何格外推崇的原因。)
总之我还是觉得这个本作为今年为数不多的诡计类故事,人物设计也有同样有高光点地方地方,有喜欢这类的玩家可以试一下。
或许吧,或许这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注定的,我们不过如蝼蚁一般,是执掌众生者的棋子。可是当你作为勉力生存的普通人时,明知前路有艰险,依然义无反顾选择去对抗你能力根本不足抗衡的一切,以一凡人之力试图欺天蔽日,只为了守护那一个人,那一句承诺的时候,也很难不令人动容吧。这个也是我个人喜欢的故事中的人物弧光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