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娜剧本杀—想法是好的,但到后期就大崩坏了

据说《娜娜》是展会的爆款,主打浪漫推理,因此期望还是比较高的,但打完后发现这个本子真心一般,甚至不如作者之前的《曼哈顿》。整部作品平淡如水,当dm开始放出原著故事卡并强调要记住人名时,基本已经破诡了。后面我以为会有反转,可惜真就是按部就班地进行,没有任何惊喜。

打本之前听说案件比较硬核,实际打感觉还行,主要还是在做逻辑题,不过我个人还挺喜欢破译墙上密码那段。

说回剧情,其实案件和故事中人物关系交错比我想象中简单很多,我们虽然知道了要按照《娜娜》的人物关系来对照,但以为还要对照和多一层故事,没想到最后玩家之间人物关系这么简单,甚至没有太多的交互。

总之男生选角还是只推荐黄粱,什么大C位坐牢本相信很多人都说腻了。

我打完之后应该会看下这本书,我个人对于读书推荐本(劝学本)天然带好感,所以我从这点来看就还不错,另外还原再看整个故事,虽然故事本身结构比较简单,案件体验感也一般,但它的寓意依然很美,我个人比较偏爱这种,可能也和一起组车的朋友打的时候体验感比较好有关(虽然但是也有些朋友觉得喜欢这本书不如直接去读书可能更合适,毕竟买书还是更便宜)。

组车的时候男生朋友跳车导致了我们全车只有黄粱一位男生玩家,本来以为会有情感部分或许会影响游戏体验,没想到完全没影响还意外的很契合呢(笑死),难为我们组了这个局来配它。

另外说一嘴,清予带黄粱游巴黎那段真的很像《天使爱美丽》的一个片段,所以如果说我心里有关于巴黎的影子,或许最早也是来自这个电影。后来虽然在差不多十年前也自己去过巴黎,但也只是游客般的走马观花的看看,所以我心目中的巴黎或许从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远方而一直更像一个活色生香的小女孩的彩色梦境。打完更想看一场电影。

作者想用这部作品致敬名著《娜娜》无可厚非,但整个作品像是原著的翻版。很多情节设计的很牵强,娜娜在剧本里妥妥的一个工具人,像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摆设,所有被害人的动机非常牵强。内容上没有地域记忆点,曼哈顿至少让我感受到这个城市的风光和人文特色。娜娜呢?整个法国可能只记得一个枫丹白露的小镇名了。

当时觉得可能作者还是想聚焦推理和还原吧?然后接下来让我啪啪打脸。

凶案很简单,但又很离谱。在复盘时全车人都笑了,有钱人“高大上”的作案手法真的令人大跌眼镜。如果拍成电影,绝对是一部“精彩”的动作大片……当然,最离谱的是故事还原,居然是个5陪1的剧本设定!玩家不是还原公共事件,而是围绕一个玩家故事展开还原讨论,这种大C中的战斗机着实让我如坐针毡。

最后立意也很平,甚至没什么立意。打完后,我又重读了一遍左拉的《娜娜》,当看到:失信等于失败。竟不自觉地莞尔一笑,果然,还是书比较有意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