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游记不等于流水账!
治愈、平淡、细水流长不等于絮絮叨叨,没有重点,车轱辘话反复说。作者是真的不懂吗,越平淡的感情线对文笔的要求越高啊!!!
我一直认为,恋综、旅行、微醺类的情感本,大多时候是提供一个情绪脉络或者故事容器,这样的剧本不排斥代入自己现实中的故事去沉浸。但前提条件是,剧本对于感情的描写是有层次的、深入的、深刻的。
可是这个本没有做到。李佳颖这个角色用本子里的一句话就能概括:“多么可笑的一件事。完全不懂艺术的父母,支持着一个完全做不了艺术家的女儿。最后买了一些三流杂志,拿着女儿的作品,被所有人嘲笑。”明明一句话就说明白的事儿,明明这么好一个人设,第一幕点出来之后,后几幕就是冗长枯燥的机制、无聊透顶的游戏、和车轱辘话反复说去描写同一种心情。丝毫没有更深入、更细节、更丰富,让你觉得旅行没有带给这个角色任何深入的启发和改变。
直到最后一幕,有一些合作的环节,让我在最后一个小时里有了一点点触动。说实话没有最后两幕给垫着,这个本真的就一无是处。
文笔不行,情感不行,环节设置不行。那好,我们聊聊这个故事本身想要带来的体验有没有达到。很显然没有。
前往北纬52度的出发点是什么?是一群陌生人都想要逃离自己当下的生活。我必须要说,作者不懂生活。他写眼前的苟且,但根本就不知道生活在苟且里的人们每天遇到的是何种境遇。
如果我今年18岁,我读这个本会感叹世间的人各有各的难,但我早就不是小朋友了。我想要的治愈,不是天真的喊口号说,虽然我的生活满是泥污,但是旅行了一趟,我突然就可以无视我的经济基础去追求梦想了。真正的生活是,我爱画画,我当不了艺术家,我的上司很恶心可我依然不能辞职,我不敢拿我第二天的饭钱去赌这个梦想。我只能说作者也许也在苦苦坚持自己的梦想,但他没有看到,这个世界更多的梦想,比他想象的要更惨烈。
我觉得我的角色从自身条件、经济能力、受教育水平各方面可能比我本人都更艰难,我都觉得太天真的故事,真有像角色这样的人,ta看到这个本会是什么心情?
我想要的治愈是,即便我停留在泥沼里,也还是挣扎着想要让一切变得好一点。在我有限的选择里,尽量去做好一点的选择,在我无法选择的道路上,尽可能先把自己能做的做好。纵使我放弃了梦想,我依旧可以为那个努力挣扎的自己鼓掌。
如果看到这里还有人想玩这个本,那我只能给一点建议—找一群熟悉的、三观相同的人,把这个本作为一个引子,大家代入场外信息去聊对人生,对梦想,对伴侣、对家人的思考。不然我真的想不到有什么办法可以不坐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