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疫情的原因,也好久没打本了,听队友说,这个本很出名,我表示没听过。但是,上车之后接到QA的时候我就满脸问号了,这啥呀?我是个好人来着。我相信大家也是好人,所以,当玩家注定以无法带入的角度去玩这个本的时候,他们的心理历程是怎样的,剧本能为玩家的心理提供怎样的建设去让大家接受自己的角色,这点我觉得很重要。不过还好,《白昼》以其较好的文笔去塑造角色的同时,也用一个个故事去描写角色的内心变化,让玩家们顺着作者的思路,一起去解构角色。
这是一个小众向的黑深残念的本,注定其受众面及其争议性。
在我看来,玩这个剧本最好的方式就是既要带入剧本人物又要脱离剧本人物。如果你不是个变态或者心理十分阴暗的,你注定无法与其强烈共情,只能去体会角色;如果你是个内心变态的,那当我没说。剧本为了玩家在某种程度上的带入,做了许多点。从开本前的警告和QA开始,剧本就想从大家的内心中挖出阴暗面。大到报复社会小到自甘堕落,不一而同。而不同角色的不同属性,也说明了剧本选角的重要性。虽说略微狗血,但家暴,霸凌,缺爱,qj等戏码全套献上,一旦角色拿错,将踏雷池无数。剧本以陈年旧案开始,以倒叙结构行文,将人物的行为逻辑,与其所遭受的一切相结合,只有这样,玩家在接受其铺垫的点以后,才能更好地去理解角色的阴暗,让整个剧情的戏剧性拉满。
虽然是故事分享会,但分享着分享着,怎么味不对了?
剧本的结构很简单,没有推凶与还原,只是大家之间故事的一段段叙说。剧本采用了先锋话剧(大概是这个意思吧)的新颖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让大家更加理解角色当前的心境状态。随着剧情的一步步深入,与其说是故事复述,不如说是撕开伤口。最常说的话大概就是世界上没有人谁能替谁感同身受,“莫经他人哭,莫劝他人善”。谁的童年不是满地狼藉疮痍遍地,,谁不是带着伤疤踽踽而行,还用一生来治愈童年,治愈个屁,就是坏怎么滴。
串联型强也是剧本的优点之一,区别于传统情感本的cp内部互动,《白昼》的“cp”虽也有互动,但在整体结构上,六名玩家依然由整个故事所关联,每个人做的事可能都被他人所诟病所唾骂。或许骂得爽,也是其特点所在?
简单的机制,在拷问人性的同时,为反转所铺垫。每一轮的投票,每一次的故事分享,一步步的罪恶转换,最后达成那个终局……笑死,骂都骂开了,讨论也讨论半天了,最后真的不在意了,反正除了微光都不是啥好鸟。
从角色名字看到角色内心,真的是很有文艺感的本子。或许初拿角色还不知其意,但我想打完之后大家更能体会角色本名的含义。而在剧本中,也能看见许多其它作品的影子,比如《白夜行》,又比如《三年A班》,甚至还有些《沉默的真相》,但具体借鉴与否,借鉴了多少,只能仁者见仁了。
其实很多人再思考这个剧本的写作本意是什么,让大家去体谅坏人作恶的原因么,他们是否因为自身原因应该被同情,而受害者呢?
或许,剧本本身没有其具体意义,或者这些想法都被作者考虑其中,他只是提供了剧本这样一个供讨论的作品。而玩家在体验之后所关于人性的探讨,在剧本之外关于其剧情的讨论才是其意义所在。有关人性的善恶黑白,它既复杂又充满了人伦与道义,它无法像小时候的动画片一样坏蛋就是坏蛋,好人就是好人。我们既是黑夜本身的化身,却又能在眼中映射出自己的白昼,而照进他人眼中,你就是那一抹微光。我们能看到希望么,或许可以吧,哪怕在黑暗深渊的最深处,那一双拉出自己的双手,却是极尽的温柔。有关原生家庭的一些影响,或许像囚笼一样束缚着每一个人,但钥匙却在自己手上,在长大之后,这束缚的牢笼,将被打开还是继续封闭,还是由自己决定。
综上,《如果白昼落尽》在现在剧本市场上依然是个很特别的存在,以其黑深残念的剧情和小众化的受众带来了关于人性的反思与罪恶的独特讨论。当然上车的话还需再三思索并谨慎选择角色,整体体量适中,大概5—6h左右即可打完,推荐情感型玩家上车体验。